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加快大城市周边的金堂县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些理论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金堂县推进城市化的现状分析
金堂县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必须首先明确全县城市化的现状,了解所处的阶段。据统计资料,2003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0.53%,四川省为30.1%,而金堂县为12.9%。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边缘的以丘陵为主的农业大县,现有人口84万,其中农村人口74万;幅员面积1154平方公里,平原占10%,丘陵占70%,山区占20%,现有耕地668938万亩;辖21个乡镇378个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城乡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当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三农”问题的瓶颈制约表现得非常突出。农民的低水平收入,不仅使部分农民较差的生活状况难改善,而且还导致农村市场低迷,还在更深层次上不能成为对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农村城市化的推进都存在着一个推进的次序问题,即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是构成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研究的逻辑次序。根据这一个逻辑层次,推论金堂城市化所处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制定金堂城市化发展战略,确定金堂城市化战略重点,实施金堂城市化步骤,制定金堂城市化重要举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金堂县推进城市化的对策探讨
金堂县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立足金堂县情,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着力提升地区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金堂县城市化发展战略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后发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工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此,提出以下主要对策和建议:
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城乡规划是城市的目标定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本。因此,必须搞好城乡规划。一是立足金堂县情,制定发展思路。金堂县的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工作重点。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思路上要以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变市民,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中,要转变观念,应将统筹城乡的思想贯穿到规划的各个环节。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倾向要从“以城市工作为主”的城市化倾向转向城乡并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乡互利、城乡交融、城乡共荣的科学发展观上来,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三是优化资源配置,确定发展重点。加速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在发展空间布局上要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区域后发优势,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增强区域的绝对竞争优势。金堂主要要开发利用好食用菌、金堂脐橙、金堂黑山羊及无公害蔬菜等资源品牌;加快金堂电力能源、机械冶金、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推进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a、b两区)建设发展,加快金堂工业化步伐。四是突出城市特色,凸现城市魅力。要珍惜突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条件,要把金堂县域最具个性、最优秀、最有文化内涵、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和城市风格在城市规划中挖掘出来,表现出来,提升形象,展示魅力。要抓住“水在城中,城在水中,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等这些具有独特的花园水城文化特征,塑造城市品牌,展示城市个性,凸现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价值,实惠城市百姓。
2.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是金堂推进城市化的基础和动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加快金堂城市化进程,必须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
(1)发挥国际比较优势,是实现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适应新阶段,解决新矛盾,促进新发展,加快产业化,推进城市化,必须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国际比较优势,找准区域特色,突出区域重点,形成区域亮点。这就要求我们狠抓区域特色产品,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为此,应确定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三大战略重点:一是食用菌,已被国家评为全国十佳基地县,年产2.5亿袋。二是脐橙,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全国优质脐橙生产基地县。三是黑山羊,被四川省确定为地方优良品种。同时,要利用独特的气候,独特的区域,独特的生产条件,生产独特的反季节、秋淡季、无公害、精细品蔬菜。
(2)努力培育后发优势,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能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农业战略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推进全县城市化进程,重要的是要把认识和发挥农业的后发优势,与培育和发挥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在沿成(都)——南(充)高速公路金堂段36公里的两边,建1000米精品脐橙带(5万亩);在淮(口)金(龙)公路、淮(口)土(桥)公路沿线的最佳适宜区建精品脐橙(优质杂柑)带(10万亩);在流经10个乡镇全长50公里的资水河沿线建生态农业示范带(5万亩)。全县境内将形成三横一纵的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带,以此带动金堂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努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形成区域绝对竞争优势。当前农业和农产品市场越来越面临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是要着力形成农产品绝对竞争优势,这是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和要害。
3.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发展近年来,金堂工业有较大发展,但是全县工业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与发达区(市)县比,与城市化进程要求比,有较大差距。金堂经济的差距在工业,但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因此,推进城市化,加快金堂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奋力促进工业发展是关键。
(1)坚持科学发展观,确定工业发展思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转变增长方式,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的工业发展格局和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合理布局,统筹城乡。工业布局规划要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坚持产业集群,引导有关联性质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聚集,形成生产专业化区域和产业密集带,发挥聚积效应。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做到工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和农业特色协调一致,统筹发展。
(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依托区位条件,加快省级开发区—金堂县“三中园区”(中小、中外、中美)工业集中发展区和淮口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和实施步伐,逐步形成产业化程度高、聚集效强、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工业新格局。为此,着力打造“四大基地”:
电力能源基地:以淮口—白果—九龙和沱江水系为重点布局区域,加快推进成都金堂电厂建设步伐,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企业aes燃机电厂等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支持现有的电力企业做强做大,把金堂建成名符其实的成都市电源点基地。
机械冶金配套产业基地:以“三中园区”、赵镇为重点布局区域,重点发展锅炉、水能发电设备、起吊设备、无缝钢管及冶金配套产品。
纺织印染基地:抓住全市工业产业规划定点淮口发展纺织印染产业基地的机遇,开发纺织印染产业关联项目,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积极利用成都金堂电厂电力热能和沱江水资源的优势招商引资,拉长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的产业链条。现在四川民康纺织印染公司等一批生产加工企业已进场建设。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生产基地:以“三中园区”、三星镇、清江镇为重点布局区域,发挥金堂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菌、脐橙、黑山羊以及无公害疏菜精深加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食品(含中医原料药)生产基地。
4.加快城镇建设,构筑城市化载体
(1)强化完善县城城市功能,构建现代化城市。一是以建设高效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增强县城的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旧城改造、新城完善、城郊建设的步伐。二是以“花园水城”为品牌,加快西部花园水城、成都游乐中心建设发展;加快城市花园、森林建设,营造良好的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三是强化城市的科学管理,突出管理的重点,狠抓管理的难点,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四是在培育市民的城市意识。努力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好城市的主体,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2)扩大中心镇规模,增强聚集功能。要用发展的思想,现代的观念,市场的机制来规划中心镇建设规划。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深化改革,吸引社会、民间资金投入城镇建设。要发挥优势,培育优势支柱产业,强化镇域经济,增强经济集聚功能,使之逐步成为辐射功能较强、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镇。
(3)培育农村小城镇,加大建设指导的力度。金堂县整体上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任务重、涉及面宽。全县21个乡镇,除县城和中心镇外,小城镇数量多,小城镇规模小、层次低、集聚力不强,集镇建设管理水平差。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指导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建设工作要根据各地特点和优势条件,统筹作好集镇规划,突出产业优势,建设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小城镇群,推进城市化进程。
5.加快农民非农化,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和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本站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