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的分配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减,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满足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湖北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行财政与编制“两公开”。诸如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47项财政专项资金去向、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等5项资金的去处,以及财政供养人员的具体情况,一律上网公布,供群众监督。
去年8月,湖北在京山、麻城等14个市县试行财政与编制网上公开,网站开通后短短10余天,浏览量就达117万人次。今年,湖北在全省推行财政与编制公开。目前,包括部分省直机关在内的全省119个“两公开”网站已投入运转。全省大部分地方行政单位编制政务信息上网率达到80%以上,事业单位编制政务信息上网率超过40%。截至6月30日,省财政厅在网上公布的涉及群众利益的财政资金去向,总金额48.59亿元,全年在网上公开具体去向的财政资金将达110亿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两公开”,湖北省已查处1500余名“吃空饷”人员,清退财政专项资金60余万元。“两公开”健全了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相互配套的约束机制,把政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目前,湖北省的财政供养系数已呈逐步下降趋势。
基层之声
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乡党委书记李兴兵――
实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也获得了一种有效的预警机制和纠错机制。特别是把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的机构编制政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以“实名制”方式,向社会公开,使乡镇干部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无形中得到强化。群众也明明白白,比以前更加信任我们。
《人民日报》 (2006-11-12 第01版)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本站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