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蔬菜大量上市的时节,也是新田县琵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黄斌,从蔬菜地到收购点、跑外销,忙得连轴转的时候,有时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村民们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黄支书抛开城里的安稳日子不过,撇下自己的“金摊子”,治理村里的“烂摊子”,如今村里的“烂摊子”也变成“金摊子”! 2005年以来,黄斌连续三年被新田县委评为“十佳村干部”、“十佳农民党员致富能人”。
琶塘村是只有510人的小村庄,但此前村内矛盾复杂、生产落后、治安混乱。2002年春,通过“两推一选”,在县城经商的该村党员黄斌在村支部和村委选举中获得“双料冠军”,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
“县城里的生意经营了10多年,每年纯收入最少也有10多万,回还是不回?”黄斌心里打起了鼓。面对村民们企盼的眼神,黄斌选择了回村任村官。上任不久,黄斌召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邀请县、乡领导和部分经济能人座谈,黄斌向村民们立下誓言:实现“一年起步,两年变样,五年新村”发展目标。几年来,黄斌先后为村集体及困难户捐款2.1万多元。
治村先治班子,黄斌坚持从班子建设入手。6名作风好、懂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充实到村班子,严格两委干部工作职责,村里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还把群众反映好的回村学生、退伍军人、打工能人纳入党员培养对象和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台账,班子成员结对跟踪培养。四年间,村党员人数从9人增加到17人,平均年龄37岁。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黄斌带头开展定时、定人、定岗的“三定”活动:每月26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教育日,全村党员在村活动室学时事、学理论、学技术;每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每人确定帮扶l到2名困难群众;每名党员确定一个种养示范基地,划分一个管理区,干给群众看。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混乱的局面得以彻底改观。
班子稳,人心齐。黄斌又把带领村民致富列入工作重心。 通过考察,黄斌发现发展优质蔬菜生产符合琶塘村的实际情况。回村第一年,他动员3户村民尝试在秋冬季节种植6亩红皮萝卜和红菜,请县里的农技专家现场指导。为积累经验,他用笔记本记录每一天蔬菜的长势及施肥、杀虫等。几个月后,蔬菜丰收了,亩产值达到3000元,村民心动了。他自己带了5名“徒弟”,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与经验。组织大家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班。 自己外出联系销售公司,签订蔬菜销售合同,实现蔬菜生产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第二年,全村种植蔬菜172亩,2004年扩大到384亩。他又带领村民将400余亩荒山开垦成果园。
小金瓜、早辣椒、红皮萝卜、红菜,一年四季绿色茵茵,蔬菜生产已成为琶塘村的支柱产业。到2006年,全村蔬菜种植每亩年产值达8000元,仅蔬菜一项平均每户纯收入2.4万元。
为加快村风村貌建设,黄斌提出“言行文明,家庭幸福,讲求奉献,遵纪守法”的琶塘村精神,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加大宣传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全村文明新风日益浓厚。( 刘岳彬)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本站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