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起步于2004年,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为止,全县被省认证和验收的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基地达4个,总面积7.71万亩。南瓜、大五星枇杷、板粟、大米4个品种,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准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县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无公害大五星枇杷畅销省内外;县粮油购销公司生产的无公害大米,被第四届省农博会评为金奖;县秀峰蔬菜开发中心的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成功进入香港市场。
一、主要措施和成效
1、强化领导,形成了全力推进的工作氛围。为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县里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县农业局也相应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办公室、农环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经作、粮作、植保、蔬菜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里每年召开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县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和《新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有任务的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谁出问题谁负责。在主管部门和各乡镇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种软、硬环境得到优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持续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2、制定标准,完善了农产品基地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为此,县农业局制订了《南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五星枇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新田县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新田县主要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将农产品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及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切实加强了无公害产品基地的管理。一是加大对农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重点解决了农药、化肥、化学激素、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对县水泥厂、县鑫隆食品有限公司、县造纸厂等地污染农业环境的问题进行细致调查和整改,督促鑫隆食品公司投资18万元建设排污渠,建造新的垃圾填埋场,县造纸厂关闭停产,县水泥厂停产技改,通过一系列措施净化了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三是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各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并全程做好生产记录档案工作,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18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在蔬菜、水果、茶叶上限止使用的19种农药。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关键季节和用药高峰期进行不定期抽查和督查,对违反《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12号令)和省厅文件精神的,收回产地认定证书和标牌,并通报全县。
3、关口前移,加大了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一方面,组织农业执法人员对县内所有农资经营户进行彻底排查,对符合经营条件的94家生资经营户,发放《种子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鼠药)经营许可证》等有关证件并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农业、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周围的农资市场进行整顿。另一方面,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全年共出动车辆300余次,执法人员600余人次,设立举报电话1部,在县农资市场拉网排查14遍,查处甲胺磷、1605、六六六等高毒、高残留农药12件120公斤,假劣农药10余个品种700盒6800余支(袋),假劣种子13个品种800公斤,假劣化肥、禁用激素11个品种1000余袋,取缔各类无证经营户3家,吊销《农药经营批准证》2家、《种子经营委托备案证》4家,对5家化肥经营场所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有力的维护了我县农用物资经营秩序。
4、强势宣传,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媒介,通过悬挂条幅、制作黑板报、书写标语、开办讲座、印发技术小册子等形式,深入农村和农资市场,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的有关知识。在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制作宣传版面8块,刷写永久宣传标语30余幅,树立基地标示牌4块,培训基地骨干862人,编印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资料1800份,形成了宣传攻势。另一方面,以实施名牌战略为重点,强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化进程。“舂陵”牌大五星枇杷、“佳冲”牌板粟,带动了果业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秀峰”牌南瓜、“陶岭”牌辣椒,则拉动了蔬菜产业化的蓬勃发展。去年,重点抓好了县无公害蔬菜进港销售,县板粟协会、县科技开发公司、县粮油购销公司的“公司+农户”模式建设,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这些公司、企业和协会积极参与到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二、今后工作思路和任务
基本思路。继续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中心,建立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全县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网络;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监控的总目标。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全县蔬菜、水果等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而逐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主要任务。抓好两个环节的管理:一是生产环节。基本控制生产基地的外部污染源,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加强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使用管理。建立生产者、生产基地登记备案制度。二是经营和加工环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加工企业、冷库、农贸市场、超市均要配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施,并配备专(兼)职检测人员,蔬菜水果现场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步伐。今年,做大做强骥村镇国家级科技示范场和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办出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中,筛选1个争取列入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筛选2个争取列入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余的则作为县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强化现有生产基地管理,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程。
2、加强监测网络建设。要建设好县检测中心和乡(镇)村基地、企业、批发市场自我检测组成的“两级”相配套、布局合理、专业齐全、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县检测中心要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逐步实现与国家标准的接轨;指导基地、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建立检测室,配备检验员;各超市、零售市场和经销商,要配备速测仪器和经培训合格的质量检验员。
3、建立质量认证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推荐一批优秀品牌和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
4、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按照农药、肥料、种子经营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批管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农业投入品。
5、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和监督批发市场必须与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建立农产品生产者、检测合格者凭检测合格证明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投入市场或进入无公害农产品销售专柜;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检验力度,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农产品及产地要及时予以公布和曝光;加强产地源头管理,逐步建立异地定点采购和检测制度;稳步扩大“绿色菜档”、“无公害蔬菜销售专柜”的网点,要求经营者严格履行保证质量的承诺。
来源:中国·新田网
作者:本站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