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命运值得同情;孝心令人感动。他用一双稚嫩的手撑起一个残缺的家。他是就新隆中学七年级140班的谢桐华同学。
提起谢桐华,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年仅13岁的少年,有着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命运,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个大大的“孝”字。
2013年9月,就读于新隆中心校的他,以总分389分,被瑞华学校录取。乡村孩子考上瑞华中学是件荣耀的事,但到报到入学的那一天,他却把那张崭新而又沉重的瑞华中学录取通知书收藏了起来,毅然决定选择就近入学。他的选择是那么的单纯和坚定。外婆知道外孙的决定,只能偷偷地流眼泪,她却很无奈。她知道自己的外孙选择前犹豫过,纠结过。
外婆是谢桐华唯一的亲人。外婆已年迈,劳作成疾,在家里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婆孙俩相依为命,仅靠低保和简单的劳作来维持日常生活。他舍不得离开年迈多病的外婆,觉得自己是唯一可以照顾外婆的人。这是谢桐华选择就近入学的主要原因,学校了解情况后,决定减免了他所有的学杂费。
“外婆其实有一个女儿,她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目的是想找一个上门女婿,以延续香火。因家庭贫困和母亲的长相,没有人愿意当上门女婿。2000年6月的一天,村里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反应迟顿的年轻人。善良的外婆便把他带到了家中,做了饭菜给他吃。之后,他就留在了外婆家。只要家里有体力活,他就抢着去做,外婆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一年后,真如外婆所愿,母亲生下了我。”谢桐华在讲述自己的家庭经历时,眼里噙着泪水,心里非常的沉重。命运总是那样苛刻,谢桐华5岁时,父亲因癌症病逝了,母亲也无情地抛下了他 — 改嫁了。一个完整的家瞬间被击得破碎不堪。受到沉重打击的外婆,一天瘦比一天,精神颓废了。
经过命运洗礼后的谢桐华,反而变得更加的坚强。他一边照顾外婆,理清家务,一边刻苦学习。在学校,他经常捧着书;放学了,就急冲冲地回到家里帮助外婆料理家务。双休日,他就在自家田地里忙个不停,家里还饲养了鸡、鸭。笔者看他娴熟地做这些农活,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我已经长大了”。
多么坚强的一个少年,多么富有孝心的一个少年。我们祝愿他健康、快乐。
来源:|0
作者:周春华
编辑:王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