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新闻网(通讯员 唐宁)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为千万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绘就了方案。
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达到5000多万户。全国有7亿多就业人口,民营企业承担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率。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民营企业是新经济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民营企业要破除这些问题和困难,就要树“红心”,铸“匠心”,立“仁心”,绵绵浇灌“三心”,推动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点亮“前行灯”,坚持党建引领,一颗“红心”跟党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正确政治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步入新时代,民营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2022年,民营企业数量占比全国企业总数量的93.3%。这充分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宽。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从宏观上看,民营企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在惊涛骇浪的市场经济大潮乘风破浪,平稳前行。从微观上看,民营企业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强化政治引领,为高质量发展凝心铸魂。
敢挑“千斤担”,坚持科技赋能,一颗“匠心”提质量。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益求精的品质、用户至上的服务。工匠精神也是推进企业创新、产品升级、服务提质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很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聚焦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融合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企业家精神,追求完美和极致、出精品、创臻品,以工匠精神浇灌产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力,打造核心技术,完善产业结构,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红海”迈向“蓝海”。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工匠队伍等人力资源,推动党员、人才、工匠交叉融合,发挥他们在企业科技创新中流砥柱作用,以“红心”铸“匠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共绘“多彩图”,坚持互利共赢,一颗“仁心”惠民生。企业是以逐利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民营企业不应只有逐利力度,还应有社会温度。各地的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社会公益等各项事业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民营企业要主动融合到当地中心工作中,寻求业务扩展和产业升级,厚植为民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社会价值。如,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民营企业要发挥吸纳就业“蓄水池”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把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统一,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发展。民营企业要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企业党员投入抗灾救灾、慈善公益、创文巩卫等各项事业中,在社会活动中赢得群众口碑,获得竞争优势。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唐宁
编辑:李梅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