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新闻网(记者 黄新 实习记者 谢欣怡)从背井离乡的打工少年,到返乡创业的“领头雁”,谢中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了一段励志的逆袭故事。他创办的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被湖南省人社部门认定为“湖南省示范性就业帮扶车间”,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500余人。这位以“贫困户”身份成功逆袭的创业者,正带领着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谢中顺的一天总是在忙碌中开启,与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开完例会后,他就一头扎进了生产车间。在各项连轴转的工作里,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充沛的精力,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公司的各项事务。而这样一位干练有为的负责人,曾经只是一个年仅15岁就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懵懂少年。
谢中顺的童年并不顺遂。1岁半时丧父,母亲改嫁,自幼跟随奶奶生活,靠打鱼勉强糊口。在外漂泊的日子,他曾在电子厂务工,做过搬运;也尝试开过小店,成长过程中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在广东务工期间,谢中顺接触了电子设备零部件代加工这个行业,让他萌发了创业的想法。2018年,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谢中顺带着多年来打工攒下的积蓄,毅然回到家乡新田县龙泉街道潮水铺村,租下几间门面创办了顺祥电子厂。
“家里有一些老人和妇女在家带孩子,仅仅靠种田经济收入不高,我就想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能有事情可做并增加收入。还有就是,我的命运很坎坷,也想着要争口气吧,改变自己的命运。”谢中顺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加工厂虽小,但技术难题、人员培训、生产管理、资金紧缺等问题接踵而至。面对这些困难,谢中顺勇于面对,逐个化解。他亲自给工人培训,培养技术骨干,解决质量和管理问题,同时寻求人社等部门的支持,申请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解决资金紧缺问题,最终企业走上了正轨。如今,企业成为人社部门对口联系帮扶的重点企业,在政策、资金、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推动企业从“新田县就业帮扶车间”逐渐升级为“湖南省示范性就业帮扶车间”,为谢忠顺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强劲动力。
“说实话,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一些动摇。但是政府部门的贴心帮扶和家人的支持,给予了我很大的动力,坚定了我的信心。”谢中顺说。
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谢中顺带领着顺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步步走出困境,迎来曙光。从原来的200平毛胚房、20余人的小作坊,成为了占地1万余平米、吸纳1500余人的大车间。目前,企业在全县4个乡镇设立9个加工点,实现年产家电内部线束、电机1500多万套,产值达5000余万元。在今年7月,企业还通过了“美的集团”的资质认定,成为了指定的家电配件一级供应商,实现了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将增加岗位1500余个。
在员工招聘时,谢中顺尤为关注困难户与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龙泉街道潮水铺村村民黄鸿是入职企业较早的员工,曾经从事过物流和搬运等工作,收入不稳定。如今,黄鸿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对于这份工作,他十分珍惜。
“我现在的收益是比以前的收益的话,我翻了两番。我觉得我在我们公司现在我实现了我自己人生的价值。”黄鸿说。
由于企业部分岗位劳动强度少、技术含量低,能够满足农村老人及妇女的务工需求。66岁的蒋顺翠提起这份工作,她十分感激:“我们在这里上班,天晴不晒落雨不淋,还免费提供午餐,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赚得到钱,真的要感谢老板。”
以坚韧书写人生,以企业筑梦家乡。谢中顺表示,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就业帮扶的作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平台,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增收。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黄新 谢欣怡
编辑:李梅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