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田新闻网(记者 卓宇斌 陶红星)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叹“相爱容易相守难”。然而,在新田县飞马路一个绿树成荫的小院里,80岁的黄国有与76岁的王运翠夫妇,携手度过了他们的第58个结婚纪念日。他们用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为我们诠释了婚姻幸福的朴素真谛。
走进黄国有和王运翠夫妇的家,处处洋溢着岁月静好的温馨。客厅墙上挂着一张2019年拍摄的全家福,记录着一家人的灿烂笑容。如今,这个家已从当初的两口之家,开枝散叶成为拥有十余口人的四代同堂大家庭,而两位主角的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对未来的温暖期许。
黄国有退休前是新田县政协副主席,逻辑清晰,理性沉稳。王运翠,曾是生资公司营业员,感性细腻,善于沟通。这一理一感,一刚一柔,性格的互补,成为了他们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坚实基石。当然,任何长久的关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回顾五十多年岁月,他们也经历了物资匮乏的艰难、抚养三个孩子的辛劳。
王运翠说:“他为人忠厚老实,有上进心,能吃苦,体贴人,我没有能力支持他的工作,但是家里的事情,我不要他打理,都是我一肩挑起,我从来没有跟他发过牢骚,也没有埋怨过他,两个人在一起不容易,我结婚了就以这个家庭为重。”
王运翠的贤惠,让黄国有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国有因工作调动,前往乡镇工作,一个月只有四天假期,家庭更多的重担则落在了王运翠一人肩上。她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家中老人和三个孩子。而黄国有则将这份辛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次回家,他总是抢着干完所有重活,践行着一名丈夫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她坐月子那时候工资低,我们才二三十元一个月,养三个小孩好困难,坐月子的时候就是五元钱,坐月子还没用完,她完全是全身心付出,根本没考虑她个人的身体,总是考虑这个家庭,怎么去艰苦创业,怎么把这个家庭搞好,怎么把小孩抚养长大,她只考虑这个问题。”黄国有说道。
黄国有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最深沉的感激。夫妻俩不曾将“爱”字挂在嘴边,却用行动一次次为它写下注脚:是困难时的不离不弃,是疲惫时的一杯热茶,更是漫长岁月里的彼此支撑。
历经风雨,更懂相伴的温馨。如今,每天的清晨散步和下午的厨房“合作”,已成为老两口雷打不动的仪式。午后,两人总会在客厅里聊聊儿孙的趣事,或是在院子里静静地看花开花落。这种刻入生命习惯的默契,比任何誓言都来得动人。
每年一次的短途旅行,用手机记录美好;为一道菜的咸淡“争论”后又笑作一团,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小确幸”,如同涓涓细流,让爱情在五十八年后,依然保鲜。当被问及对年轻夫妻有何寄语时,二老相视一笑。
黄国有说:“年轻人就是要互敬互爱,要同心同德,要心连心,只有心连心,婚姻才能持久,不能利益为重,要心心相印。”
王运翠说:“尽心尽力把家庭搞好,互相体贴,互相关心,互相包容,一家人矛盾多少还是有,但是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一粥一饭的温暖与默契无声地陪伴。五十八年,足以让青丝变成白发,也让爱情从最初的炽热,沉淀为血脉相连的亲情与永恒的陪伴。黄国有和王运翠夫妇用他们五十八年的相伴告诉我们,最浪漫的事,不仅是年轻时轰轰烈烈的相爱,更是当岁月老去,身边那个人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或许就是婚姻最美好、最动人的模样。
来源:新田新闻网
作者:卓宇斌 陶红星
编辑:颜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